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列表

发展夜经济别让文化消费缺席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3-07-27 17:00:2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夜经济在各地蓬勃兴起。北京启动了“消费季夜京城活动”,联动了40余个商圈、200余个品牌、万家门店,打造“一联五夜”内容体系。河北省则开展了“夜经济消费季”,聚焦老字号、特色餐饮等消费热点,丰富夜购、夜食、夜游、夜娱等消费业态。而广州市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夜间营业的餐饮店铺已超过15万家,零时仍在营业的餐饮商家占比超25%。

夜经济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它的兴起为城市增添了烟火气,为经济带来了新动能。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这说明,夜经济在这个消费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因而,各地大力发展夜经济,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不可否认,繁荣夜间经济,激发夜间消费活力,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今年以来,各地用生动的实践也不断证明,夜经济蕴藏着巨大潜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目前各地夜经济的消费结构还过于单一,基本上都停留在餐饮、娱乐、购物这一最基本的物质消费层面,精神层面的文化消费占比明显偏低。

夜经济是餐饮消费的“黄金时段”。夜幕降临,经过一天紧张工作的人们才有时间和亲朋好友走出家门放松心情聚会聚餐,感受城市的烟火气,这完全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但是,城市夜晚的灯火下,不能只有觥筹交错的喧闹,还应该有氤氲在街巷中浓浓的文化气息。城市的夜经济应该是丰盈的,在大快朵颐之外,还应该有一份属于文化的宁静与安详,让我们可以找到精神的原乡。

与餐饮、娱乐、购物这些消费形式相比,老百姓夜间文化消费的意愿明显要弱一些。究其原因,除了夜间文化消费的习惯需要培养以外,价格不菲的电影票或演出票、夜间打烊的文化场馆等因素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夜间文化消费的意愿。因此,要想提振消费者夜间进行文化消费的信心,给夜经济着上文化底色,各地还需要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用文化给城市的夜色镶上一道耀眼的金边。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因此,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夜经济理所应当需要担当重任。只不过,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夜经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在吃喝玩乐方面将消费者服务好,培养消费者文化消费的兴趣、优化消费者的夜间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都应该成为发展夜经济的题中之意。

推荐内容